探馆 | “何以成都”的另一种解答——成都方志馆
2023-11-14 20:44:33

随着国家对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视,各地方志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集地情展示、志书收藏、史料研究、文化教育、咨询服务等功能的展示窗口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除了博物馆,

方志馆让人多了一种对于城市的解读方式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  博物馆与方志馆有什么区别?
用讲解员小姐姐的话说,博物馆呈现的内容是以地下文物为主,而方志馆呈现的内容则是方志中记载的为主。我个人的理解,博物馆对于城市的介绍是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,而方志馆对于城市的介绍则是从第三人称视角展开的。
成都市方志馆位于高新区火车南站附近,目前是和成都市档案馆共用一座办公楼,展馆主要集中在大楼的4层,但是我们的参观是先从11楼开始的。

国有史,地有志,家有谱




11层的展览内容主要是家风,正所谓“国有史,地有志,家有谱”。许多个小家的族谱从一个侧面构成了一个地方的风貌。

行至4层,则来到了成都方志馆的入口,大门采用了《华阳国志》的中式线状造型,而为什么是《华阳国志》,算是整个展览开篇埋下的一个伏笔。而这一设计的目的,用讲解小姐姐的话说,是为了让观众有一种推开厚重历史大门的感觉。

《华阳国志》又名《华阳国记》,地方志著作,是由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(348年—354年)的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、地理、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。

百度百科

展馆的展陈内容分为了7个部分,分别是“志载古今——天府之国——人文之都——万商之邑——创新之城——非凡十年——方志成就”。内容上由方志始,从四个方面介绍完成都后,回顾了十八大以来,成都所取得的成就,最后又由方志终。



————
开 篇
—————

门口留下的伏笔,在第一单元就给出了答案,《华阳国志》作为地方志的开山鼻祖,是第一部记录西南地区的志书,加之作者常璩为今崇州市人,所以以它作为开篇显然是再合适不过了。随后展览就《华阳国志》展开了对于志书的历史沿革、价值意义、体裁特点等方面的科普。

转过头去,作为成都市方志馆,展览的内容终于转向了成都市,历代的成都地图出现在了墙面上。从秦时期开创的北偏东的大小城格局,到唐时期所形成的“两江环抱”的城市格局,再至明清时所构筑的正南北皇城格局,成都的城市沿革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。

这部分内容相较于成都规划馆的展示,方志馆在表现形式上显得低调了很多。

————
阐 释
—————

接下来的4个单元则从“历史、人文、商贸、创新”对成都市展开了阐释,内容的设定上既体现了“规定动作”,同时也针对成都本身的情况作了一定的“重点突出”

但凡是涉及到成都平原的展览,历史部分,那一定是绕不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。而4500年前宝墩遗址的发现,则从一个侧面告诉了观众,作为现在的“成都省”,那历史是相当的悠久。

而人文部分,在有了都江堰滋润成都平原之后,“文翁兴学”则为蜀地播下了文化的种子,而后,成都不仅是诗词歌赋中的“锦官城”,更是孕育文人墨客的“天府之国”。

至于商贸部分,那一定是逃不过“十二月市”的,作为成都许多博物馆中的隐藏副本,也许是本人的等级不够,那天方志馆中关于“十二月市”的多媒体始终无法播放。也罢,下次正好单独谈谈十二月市博物馆。

在阐释完稍显俗套的前三个单元后,创新单元在策展内容中的出现,让人颇感新鲜。但在观看完多个“成都第一”之后,该部分的用意则又让人颇有点“司马昭之心”的感觉了。

第六单元全面总结了成都自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,虽然前五个单元的内容已让人倍感骄傲,但是“非凡十年”则仿佛在践行成都市在党中央的领导下“从辉煌迈向更加辉煌”!

————
终 章
—————

方志馆的第七单元再次回归到方志本身,介绍了成都方志馆自1982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效,在内容的设置上也算是做到了“首尾呼应”。

行至这里,整个展览就接近尾声了,如果说逛博物馆好似是从一幅历史的画卷中去解读一座城市,那逛方志馆,就好像是听一位长者慢慢地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。

 有谁会不喜欢听故事呢?

———————
祎点看法
———————

成都方志馆的展陈大纲逻辑还是清晰而条理的,这对于观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,但是展陈设计的形式还是不够丰富,场内仅有的几个多媒体播放设备甚至还出现了无法工作的情况,得亏有现场讲解员的耐心解答,不然展览内容的传达一定是大受影响的。而缺少了丰富多样的展陈表现形式,即使故事再精彩,也难免会让观众听得有点乏味。


最新公告